SEARCH
校园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校园动态>教育视点

【常德日报】 “邓伯”的教育经

发布时间:2013-08-07    【字体:加大  缩小
 
    高考已过两个月,考生陆续接到录取通知书。常德市第一中学语文教师邓传辉送走了他的又一批学生——高351班。在网上的帖吧中,学生们亲切地称他为“邓伯”,其中一条帖子这样写道:“很不错的老师,想以后一直跟着他学,直到毕业。”为什么他会如此受学生的追捧?带着这份好奇,近日,记者走近他,试图了解学生们嘴里的“邓伯”到底什么模样。
  给记者的第一印象,邓传辉的感染力难以抗拒。当他讲话时,手会根据内容来进行动作描述,似乎语言不足以形象生动地表明此时此刻他口中的事物。听者,很容易被他带入想象空间,跟随那双挥舞着“魔术棒”的手,尽情地去构想他口中的场景。
  1982年到2013年,31年的时间里,讲台、粉笔伴随着邓传辉从湘西到常德。1999年,邓传辉告别他付出了17年青春的湘西大地,被作为骨干教师从怀化市沅陵第一中学选拔进入常德市第一中学担任语文教师和班主任。
  “邓老师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与教育理念、是个非常热爱学生与教育的人。”今年刚被香港大学录取的刘嘉钰这样评价他们的班主任,他是一个老师,不是一个保姆,他不会手把手地教我们做事,只会给我们一些方向,让我们先自己思考,再讲他的看法,最后我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复习。
  邓传辉一直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以塑造学生灵魂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以引领学生发展为责任;语文教学更是坚持以人文教育为使命,倡导语文教育就是精神教育,语文教育就是人的教育。
  爱——贴心的引导比“教”更重要
  “没有爱心的教育不能称之为教育。”一直以来邓传辉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看待,让学生认识到怎样走好自己的人生。
  对学生的爱,邓传辉有自己的表达方式——“一个对学生有爱的教师,就是要用自己最好的课堂,唤起学生对我的一种信任和尊重。”学生是求知的,作为老师,如果学生不喜欢你的课,那么你也就不可能成为学生尊重的人。
  用一种很务实,很有效的课堂去打动学生的心,就是要用独到的语言方式,与学生接近,这是邓传辉赢得学生爱戴的一个法宝。学生究竟有多爱邓传辉?从学生们编写的“邓伯”语录可窥一斑。“翠翠的爱情悲剧可以用《爱情鸟》来形容。”这是邓传辉一次在教学生《边城》课文时所说的,被学生们记入语录。
  类似于此的语录还有很多,邓传辉从不认为这是学生对自己的挖苦,反而兴奋地觉得,这是学生与自己情感上的共鸣,是学生最朴素、真挚的情感表达。在他看来,这些发自学生内心的评价,才是学生最可爱的地方,也是对他课堂最有价值的一种认可,使得师生之间没有隔阂。直到毕业后的聚会,师生之间也会经常说起这些语录。
  “没有严的教育,也不称之为教育。”平常在学生面前,邓传辉又扮演着一个“严父”的角色。处于高中这个学龄阶段的学生可塑性大,并且容易从一面倒向另一面。邓传辉认为,这个“严”不是呵斥,是用一种严厉的标准、纪律来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作为老师,同样要对自己要求严,无论是自己教课、生活或者是自己的修养、修身都要用很严的标准和规范来要求。唯有如此,才能对学生起到标榜作用。“我在这方面是很严格的,所以一般的学生是很怕我的。”在邓传辉心里,学生内心深处是对自己的一种敬畏。
  能——用激情和活力进行自信的教育
  对学生,要给他们打“鸡血”。“我能,我敢比。”邓传辉一直这样对学生说。被老师们称为“拿破仑式的演讲”作为一件“武器”令邓传辉最为得意。这件“武器”不受场地、时间、人数的限制,邓传辉将这种方式称作“演讲式的谈话”。在他看来,青春期的学生很反感老生常谈式的谈话方式,这不能够打动学生。用充满活力的方式去调动学生,最符合青春期学生心理特点。
  比如月水平检测之后,邓传辉会一手拿“糖”,一手握“棒”。将学生叫到一边,首先肯定这次成绩不错,告诉他们付出就有回报。当学生还沉浸在被肯定的满足感时,不知不觉间进入邓老师的“陷阱”。他话锋一转,“但是离目标还远远不够。”这个时候邓老师扬起了拿着“棒”的手,“如果你能够一如既往地努力,对自己今后的学习再做一些科学的调配,更主动向老师去讨教,那么你的进步会更大。”
  “他这种谈话方式对我是很有效率的,很有逻辑、条理,这样有说服力,而且态度慷慨激昂,用的词铿锵有力,非常有感觉。”在刘嘉钰心里,邓老师的这种谈话方式对学生很有效率,带着激励、鼓舞斗志的表情,让学生更易于接受。
  高考前的几星期,部分学生有所松懈,邓传辉为了缓解学生们的紧张气氛,有条不紊地按计划复习,保持他们的积极性直到高考前的最后一天,他每天都要带领全班喊上几句口号。“我信”、“我能”、“相信我们是高考最后的胜利者”……这些都给了学生十足的信心,邓传辉一直认为,他的学生是最自信的。
  “一个学生,他首先要热爱这个科目,如果他十分厌恶语文,那还学什么?”邓传辉对记者这样说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前提。“学生的计划是以天计算的,今日事,必须今日毕。”在邓传辉看来,使学生养成扎实的学习习惯,才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保证。
  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与计划,经常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读书也只有“三分钟”热度,学生积极性自然大打折扣。对此,邓传辉想出了一个“抄读本”的办法——让学生们一天选读一篇文章,将文章抄下来,仿写其中一段让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以此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及能力。
  真——让学生做真切、真实、真心的人
  说起一位老师,就不免谈到他的课堂。“我的课,两个字很重要,一是‘真’,二是‘活’,这样才能因材施教,培养出有个性的学生。”邓传辉坦言。
  邓传辉觉得学生之所以喜欢他,还是喜欢他的课,喜欢他做人真。邓传辉内心是这样想的,做人要做真实的人,也许是他受湘西那片土地朴素真实的熏染。邓传辉告诉记者,从小他就养成了一种讲真话、做真人、做真事的习惯。在他看来,在现在这样一个社会里面,能做到这样,是难得的,所以他对学生在这方面要求很严,学生当中说假话是不允许的,比如学生的作业没做完可以被原谅,但是如果抄袭,是被禁止的。
  有时候邓传辉似乎又很不讲“原则”。平时给班上学生定目标激励他们奋斗的过程中,邓传辉会使出“放卫星”的策略,拿今年2013年高考来说,之前预测全班有20人上重本,其中必须有10个600分以上。但这在学生看来是过高的,他们心里那个一贯强调真实做人、真实做事的邓老师变“假”了。邓传辉对学生说,要想实现真正的“真”,就要换一种方式去努力地做,这是一种目标、一种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目标越高,学生的行动就会越果敢、越扎实。今年高考后,邓传辉所带的351班20人总分上重本线,其中600分以上的有5人。
  这个“真”还体现在,老师不能自己板起脸孔当教书匠。邓传辉觉得,教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首先把自己摆在学习者的角度去专研教材,体验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设身处地的去为学生做一种针对性的教学,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排忧解惑。
  课堂上不只是传授方法,更多是教学生额外的延伸。“用数学思维学语文,用语文思维理解数学,这两者,一个是形象思维,一个是逻辑思维。”邓传辉很注重学科的渗透与交叉性。这就是邓传辉的另外一个字——“活”。数学题一般都是有套路、有规律可循的,所以学语文时不管是阅读还是写作,也必须遵循章法,通过学习语文提高理解能力,也可以使学生在做数学题时找到更有利的条件。这是邓传辉找到的语文与数学可以相互转化的地方,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是邓传辉“真”、“活”二字经的体现。他理解,教育就是要有特色,这样才能发掘出学生的个性。
  邓传辉虽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了6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主编30多部教学著作,甚至拥有“全国十佳教改新星”、“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湖南省特级教师”等荣誉,但他一直很谦逊。“今日事,今日毕”是邓传辉对自己、对学生一直以来的要求,做事、学习都要如此。
  随着对“邓伯”采访的深入,记者感受到,他的严、爱、真,都是为了让学生不受束缚地发展,每个学生在他眼里都有特点个性,找准每个人的潜力点,可能对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起到指引作用。对邓传辉来说,最幸福的事情,就是通过自己对学生的引导,给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注入一股永不衰竭的助推力。

   转载《常德日报》 2013年08月07日 第A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