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一中校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一中校友

【校友廉洁故事】人民共和国的廉政师表——林伯渠

发布时间:2023-09-18    【字体:加大  缩小

来源:三湘风纪网

林伯渠(1886年—1960),湖南常德安福(今临澧县)人,早年加入同盟会,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南昌起义、长征等重要革命活动,曾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新中国成立后,林伯渠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一、二届副委员长。

在临澧县境内,群山簇拥着一座清代民居,书香遗韵吸引八方游客前来拜谒,成为当地最为夺目的人文风景。

1886320日,开国元勋林伯渠就诞生于此。在家训传承和堂兄林修梅的影响下,林伯渠参加了中国近现代史几乎所有重大的革命斗争,向历史交出了一份精彩的人生答卷。党和人民尊称他为“中共五老”“延安五老”,毛泽东肯定他是“公认的正派人”,邓小平说他是“彻底的革命派”,徐特立评价他是“党员之模范”。在红色革命的漫长岁月,林伯渠始终管财政,经手的财富无以数计,却始终保持着高度警醒、严于律己、克己奉公,其作风之清廉、生活之朴素堪称廉政师表,铸造了一座历史的丰碑。

被毛主席称为“红色理财家”

在中央苏区时,林伯渠是经济部长兼财政部长,掌握、调配大量的物资与经费,他从未想过谋一份私利,谋一点特殊。军被短了,他就用绳子将被子和脚捆起来,以便使脚不露到被子外面。中央红军被迫开始长征,在众多妻离子别的场景中,林伯渠也是其中的普通一员。当时,妻子范乐春刚生下小孩20多天,为了不拖累部队行军,他决定让他们母子留在当地,并鼓励妻子,“我们都是党的儿女,革命的需要高于一切,不要太难过了,相信总有一天会重逢!”谁知这次分离竟成永别,辗转得知妻子牺牲、儿子不知去向的消息后,林伯渠老泪纵横地说,“我愧对他们,但是为了革命,我只能那样做。”

长征时,林伯渠担任总供给部部长兼没收征发委员会主任,被毛主席称为“红色理财家”。作为红军后勤总管,他约法三章,要求一切缴获都要归公,该分配给群众的分配给群众,该留给部队的留给部队;个人不能私拿私分一点物品;不准吃土豪家的东西,也不准在土豪家煮东西吃。组织上分配的马,他从来不骑,用来驮背包和文件。他用一根树枝做拐杖,以半百之龄一步步丈量着红军两万五千里长路。他幽默地说,“大家都用两条腿走路,我已经多了一条腿(拐杖),为什么还要用四条腿呢?”

他雄姿焕发、阔步向前的精神风貌,被黄镇用素描《夜行军中的老英雄》定格下来。夜行军时,林伯渠总是提着小马灯或前或后照顾着同志们,他的小马灯从不个人占用,一定要把光亮照着大家。他不仅是在险隘难行的路口,举灯照耀着,让同志走过去,还交代后面的同志要注意险路。每次遇到溪流沼泽,他都要用一根竹棍子,走在前面探路,引导大家安全地通过。女战士李坚真用山歌唱到,“年过半百老英雄,又当部长又当兵,山高水深何所惧,手举马灯照万人”,这盏马灯如今保存在国家博物馆,成为红军长征时期的重要见证和红色记忆。

要求别人做到的,我首先做到”

到达陕北后,林伯渠肩负起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的重任。在他的主持下,边区制定《惩治贪污暂行条例》《关于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知》等规章制度,并实施精兵简政,从制度上奠定拒腐防变的基础。林伯渠领导了边区反腐工作,肖碧玉克扣公款3050元,被延安法院判处死刑;依纪惩治崔凤鸣、王崇清等腐败分子,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同时,强化民主监督,对范存金等贪污腐化进行批评弹劾罢免。林伯渠还高度重视干部的教育和培养,经常教育边区干部要做人民的表率,从思想根源上解决了贪腐问题。

林伯渠常说,“要求别人做到的,我首先做到。”在大生产运动中,他率先在机关墙报上贴出个人的生产节约计划,还扛上镢头在南川开垦了一片荒地。他住在破旧的土窑洞里,生活条件相当艰苦,有关部门为他砌了3孔石窑洞,他坚决不肯住。穿一件打补丁的破棉袄,腰间扎一根草绳,戴一副用细绳当腿的破眼镜,成为林伯渠留给延安冬天的经典历史画面。他不仅严格要求自己,也严格要求自己的亲人。有一次,边区合作社的售货员给了他儿子一包饼干,他小事不小看,狠狠批评了儿子,掏钱让儿子还给售货员。

 

林伯渠(左二)和董必武、王若飞在重庆八路军办事处(资料图片)

为人民服务,为世界工作”

进京赶考”前夕,中央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两个务必”。林伯渠十分拥护,写下《入城守则》,定下了不吸纸烟、不持手杖、尽可能的接近实践与实践等六条准则,短短的217个字,笔力千钧,情透纸背,镌刻着林老一生清正廉洁的光辉形象。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秘书长,他为新中国的成立夙兴夜寐,奔波不息,鞠躬尽瘁,他在日记本上端端正正的写下了“为人民服务,为世界工作”,并郑重盖上印章,作为座右铭。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期间,他倡导把定期下去调查研究作为一项制度,并率先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即使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林伯渠还拖着病体到处调查研究,期望为党中央出谋划策。

1960529日,这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林伯渠带着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无尽牵挂与世长辞。20134月,林伯渠同志的骨灰回归故里,安放在家乡山岗的青松翠柏之下,根据他的遗愿,安放骨灰的地方没有任何标志。林老一生的正确选择、不断求索和毕生坚守早已融入浩瀚的历史长河,闪耀着永恒的精神光芒。

(临澧县纪委监委 章剑波 陈艳)